您的位置:首页-C+刊物-2017“爱•永不停‘纸’”系列(四)
2017“爱•永不停‘纸’”系列(四)
来源:时间:2017-10-27 17:14:53将文字分享至:
第一财经与金光集团APP(中国)到访的这一天,王柏林正在筹备第二批艾绒纸的交付。近年养生市场火热,每年都有几十个客户找上门要做艾条卷纸。眼下,为了做好的这笔大单,他回绝了其他零星的需求。他说起,年底打算去潜在客户那边拜访一下,“希望明年把有的市场多做几家,把工人养活。”
2004年王柏林所造的桑皮纸入选故宫倦勤斋通景画修复用纸后,第一年他就接到一个日本客商每月500刀的两年期订单。若干年后,靠着稳定的订单营收,他相继在村里、县城买了房。
王柏林有三个女儿,大女儿留在家里跟着他学造纸已有五年,筛选、晒纸、揭纸做得有模有样,唯有抄纸还欠火候。“抄普通纸可以,抄好纸不行。”他说。好纸指的是一张13克的桑皮纸,整个作坊仅王柏林有这手艺。
今年,他接了一笔200万元的艾绒纸订单,特意雇了八个工人马不停蹄地赶工,要在年底前交货。雇工都是交好的邻居或发小,同他一样自小在纸槽和拌浆池边长大,年轻时从事造纸。
王柏林作坊(摄影记者/任玉明)
毛尖山过去属潜山县,造纸历史悠久,据《潜山县志》记载,早在汉代,当地就生产桑皮纸,故得名“汉皮纸”,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到了80年代中期,板舍村两家现代化造纸厂的强势入驻,让当地繁荣的手工造纸产业迅速衰退。靠着老客户零散的订单,王柏林又坚持了十年才放弃。
他的同龄人或外出打工或另谋他业,早早抛下了世代赖以生存的造纸业,以至于他刚把这些老乡请回来重操旧业时,内心总有几分担忧。“时间长了生疏,他们搅不来浆和水的比例,手法用劲大小不同,造出来的纸有厚有薄,均匀度难掌握。”
他判断,以短纤维木浆为代表的机械造纸均匀度更好,但长纤维的古法造纸依旧无法被取代,因为它拥有手工的温度。
但被大山束缚的造纸业,显然不是王柏林三个女儿理想中的事业。大女儿和女婿没有继承父业的志向,不外出打工时就帮忙照看家里的生意。未成家的二女儿、小女儿也不像王柏林小时候对造纸充满好奇,大人一走开就偷偷做起自己的实验。不过四五年,他就在父亲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了所有的造纸工艺。
简陋的作坊里,清风牌纸巾、拥军的挂历、泛黄的海报,提醒着我们,这还是一出当代生活的现实图景。
沈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