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C+刊物-第一财经周刊:在NGO和职场之间

第一财经周刊:在NGO和职场之间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时间:2013-07-04 22:14:06将文字分享至:

从NGO组织转回到职场会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完成转型?可以尝试的转行方向又有哪些? 可能很少会有人在给自己做职业规划时把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非政府组织)工作当做是终身职业,那么当你完成了阶段目标,计划回到公司职场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呢?

NGO的工作性质、社会意义以及它相对普通公司和大部分行业来说所具有的理想、公益色彩的确对很多人是一种吸引。很多人也因此愿意自己有这么一段工作经历,或者更接近于希望有这样一种人生体验,去做一件自己喜欢、同时又觉得对改变世界有意义的事情。

爱白文化教育中心负责人江晖说,的确有很多人带着善意和改变现实的激情而来。但实现愿景的方法和过程往往并不像愿景本身那样美好,所以很多人会有心理落差。“其实你不能把NGO的工作当做是多么高尚的事情,从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说,也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绿色和平的对外联络专员王晓军说。美丽中国长期影响力部门总监陆漫春有着同样的看法,她觉得要把在NGO工作当做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来对待,你同样会面临很多的工作压力和挑战,而且这些挑战难度可能比你在公司所面临的更高。只不过相较于更普遍意义的职场来说,NGO的环境相对更温和、友善一些。

由于行业性质,NGO的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公司,这也是让很多人,尤其是他们在成家之后选择再次回到职场的原因。而对于从NGO出去的转行方向,做相关行业是个不错的尝试,比如本来关注环境问题的进入能源、环保行业;原来关注教育问题的可以继续从事教育、文化出版等相关行业。另外,中国一些新的、比较小的NGO组织更像是创业团队,你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创业能力的锻炼,所以创业也是一种选择。而对于那些有职场经历的公司人,如果想要来NGO,同样需要面临一些转型问题,比如无计划性和快速应变能力。

从NGO回到职场会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完成转型?可以尝试的转行方向又有哪些?《第一财经周刊》邀请了爱白文化教育中心(倡导LGBT人群享有平等权利)负责人江晖、美丽中国(在中美两国招募志愿者去边远山区两年支教)长期影响力部门总监陆漫春、绿色和平(全球性环保组织)对外联络专员王晓军,他们之前也都有在公司工作的经验,希望能为对NGO工作感兴趣的公司人解开一些困惑。

A 从公司到NGO需要的变化

心理落差

在NGO工作,激情是一个基础,来NGO的人也都不缺激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着热情就能把工作做好。“NGO的工作是去改变现实,而最起码的是首先要认清现实。”王晓军说他看到过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在相当有激情的时候来NGO工作,然后又很失望的离开。这其实是对NGO工作的认知有偏差。NGO的愿景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吸引,但实现这种愿景的过程并不如很多人想像的那么美好,有时候也需要向现实做出妥协。所以对于刚刚来到NGO工作的公司人来说,要处理好这样一个心理落差的问题。

无法“按部就班”

大公司,尤其是国际化企业,在制度、流程上都比较完善和规范。所有事情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大家就是按部就班。“但在NGO,尤其是比较新、比较小的NGO组织,计划性和目的性都比较差,属于应急反应的比较多。”江晖说。企业要做一件什么事情可能年前就开始规划了,但在NGO很可能这个星期不知道下个星期要做什么。陆漫春说目前国内很多NGO都更像是一个创业公司,表面上看各种职能部门都有,但整体运营仍待改进,很多东西需要建立和完善,所以不断有新的挑战产生,而且很多时候需要你去独自面对,比如政府关系、公司注册、人员招聘等。而且中国很多NGO组织的员工比较年轻,工作经验和专业度普遍不够高,比如做财务的可能之前并没有财务经验,都需要边学边摸索。

不按计划办事的结果就是需要你不断地调整工作重心,所以NGO工作对于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对于工作本身,另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一个职位可能相当于把在企业的三四个职位糅合在一起,工作压力比较大,对于能力的要求也更复杂。

管理上的平衡

NGO的资金都非常有限。作为一个管理者,经常需要去平衡的一个问题是招更多的全职员工还是去找更多的志愿者。“对于志愿者来说,NGO对他们没什么约束力,他们本来就是在帮我们的忙。”江晖说,但有的时候如果某一个工作任务拖延了,就会导致整个项目的拖延,但雇佣更多的全职员工,就会造成人力成本上升,所以这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

B 从NGO到公司会面临的三大挑战

职场环境改变

适应一个新的职场环境和公司文化是转型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企业看重的是经济效益,追求的是商业利益最大化,而NGO的目的是社会效益,更多的是“理想主义”的做法,这决定了NGO和企业在管理风格和塑造的职场环境上的差别。“NGO的工作氛围更友善,管理方式也比较温和,所以人际关系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江晖说。而进入到公司这样更普遍意义上的职场之后,需要做出更多的权衡。“NGO的资金很有限,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挑战政府和企业的行为。”王晓军说,“所以也需要去转变这种工作理念。”另外,NGO的工作一般是以项目为主,对工作的评估是看项目取得的成果和影响力,是一些比较虚的东西,可衡量性不高。而企业对员工的考核通常有更细化的指标。

决策自由度变小在NGO工作,多数时候是你自己决定要做什么。比如做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可以让更多人关注环境污染的问题,并真正地行动起来为此做出一些改变,这个项目需要寻找哪些政府和社会资源,找什么样的专家等等。但在公司,通常是你的直线经理给你安排做什么工作。“而且NGO给予员工的决策自由度的空间更大一点,信任度也会更高。”这是王晓军的体会。

工作经验可能被质疑

如果你是在宝洁、GE工作,大家都会认可你的工作经验,但“在NGO工作,你很难证明你拥有了和在大公司等同的工作经验。”陆漫春说,“因为在大环境上,中国整体上对NGO工作的认可度不高。”比如美丽中国所做的支教项目,2年的支教算不算工作经验?可公司一般不认可2年的支教作经验,所以一般毕业2年的人可以摆脱基层工作,可是支教2年的人可能还得需要从基层做起。

此外,很多人觉得NGO的入行门槛低,这也是NGO的工作经验通常不被认可的另外一个原因。“但这存在一定误解,有些好的NGO的门槛并不比企业低。”陆漫春说,如果你一直是在NGO工作的,那你需要向别人证明,你这两年得到的东西和在公司是一样的。

C 从NGO可以转行的方向

相关行业

不同的NGO组织关注的对象和群体都不一样,机构本身的工作内容、所需要和能够训练的工作技能和专长也都不同。但在可以转行的方向上,受访者普遍表示做和原来NGO相关行业的工作是个不错的尝试。

以我们采访的3个NGO为例,如果有在绿色和平的工作经验,可以选择能源、环保等相关行业,也可以去一些咨询公司。王晓军说他周围这样的案例还真不少,“不过有些人本来就是读相关专业或者在来绿色和平之前就有相关经验的”;江晖认为爱白文化教育中心的员工可以尝试教育、出版等相关行业;陆漫春则觉得2年的农村生活其实锻炼了人的韧性和各种能力,很多老师结束项目之后进入教育行业、NGO、互联网公司甚至投行工作,也有很多老师选择了进一步求学。

创业就像陆漫春所说,美丽中国虽然是NGO,但更像是一个创业公司,可以锻炼创业的能力;江晖觉得在爱白文化教育中心也有同样的感受,换一个角度来看“无序”这种状态的话,其实会让个人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都得到提升,而且他本人就有将来创业的打算;王晓军说他的朋友中已经有一些成功创业了。因为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前期的策划和可行性研究、创业之后在执行过程中的独当一面,在NGO都会经历。他认为如果是有了NGO的工作经历再去创业,思维会更清晰,看问题也会更脚踏实地,毅力也会更强,也更能够耐得住孤独和寂寞感。

陆漫春

美丽中国长期影响力部门总监

留学美国并读了MBA,曾在美林和中投做了1年的金融分析师,之后在麦肯锡做管理咨询,2012年4月加入美丽中国。

江晖

爱白文化教育中心负责人

之前在福州铁路分局工作,2000年加入爱白文化教育中心做志愿者,2010年兼部分管理工作,2013年全职任爱白负责人。

王晓军

绿色和平对外联络专员

之前做过大学老师,后来在企业做过外贸方面的工作,也曾自己开过酒吧。2005年加入绿色和平组织。

C=CBNweekly

L=陆漫春

J=江晖

W=王晓军

C:你为什么会选择来NGO工作?

L:我曾经在美国留学,那里的NGO组织都比较成熟,我最开始是对一些国际NGO组织感兴趣,比如做碳交易的世界银行,帮助贫困地区建设工厂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但我跟猎头说得比较笼统,说想尝试一下NGO。刚好有一个美丽中国的项目,我之前在美国听说过Teach for America项目,被它们的使命和达成使命的方法所吸引,这很符合我的期待,所以就来了。

J:我之前一直在国企工作,同时也做一些NGO志愿者的工作,后来是觉得爱白文化教育中心的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才全职来做。的确有很多人是怀着善意来到NGO,我也如此。但我还没有达到把NGO工作当做是职业的地步,未来可能会去创业。

W:第一个原因是跟我做过大学老师有关,在来绿色和平之前,我在另一个NGO组织世界银行做过一个公益扶贫项目,也做过志愿者,一直比较关注。第二个原因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企业工作的时候,难免会让我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有比较大的冲撞,但在NGO工作,会更少考虑现实的挑战,不是说不存在,而是对现实的改变本来就是NGO要做的工作。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不能说NGO的工作就很高尚,它其实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存在感。

C:你觉得NGO的工作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影响?

L:很多人都是被NGO的愿景所吸引,我还是愿意把NGO的工作看做是普通的工作,只不过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赚钱,而是看产生了多大的社会影响力。每一个公司都能给你带来锻炼,对我来说,我在美丽中国锻炼了创业能力。

J:大部分NGO的工作属于外向型的工作,对于个人的社交能力是一个很大的锻炼。如果是在一个比较新的NGO组织,你的管理能力会因为面对了一些“无序”的状态得到提升,其中包括自我管理和管理别人。W:我在绿色和平工作有8年的时间了,对NGO有特别亲近的一种感情,对我个人而言,再做职业考虑的时候,我对于去企业工作的意愿不会很大。

C:对于想要来NGO工作的毕业生和一些有职场经历的公司人,你分别有什么建议?

L:对于大学生,我的建议是去有一定规模的、比较成型的NGO工作,那里的公司架构和管理水平已经接近企业,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对于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公司人,你要把期望值设定好。NGO的工作很复杂,可能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容易和纯粹。

J:每年都会有学生向我咨询,我给他们的建议是不要直接来NGO工作,除了收入方面没有很好的保证,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内大部分NGO组织都不成熟,管理水平比较低。相反,如果你在公司锻炼几年,把企业的管理能力带到NGO来会更好。对于公司人来说,我觉得想清楚最重要。

W:对毕业生来说,这也许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建议。我一方面希望他们保持这份激情,另一面也建议他们让自己的理想稍微接地气一些,因为NGO的工作也还是在现实大环境里面。对于公司人,我的建议是摆脱原来的一些工作方式,比如办公室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