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网络微公益:全民参与慈善新模式

网络微公益:全民参与慈善新模式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15-06-04 08:00:00将文字分享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微公益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在新媒体及第三方支付手段助推下,微公益以其快捷、高效、互动性强等特点,带来“人人皆可公益”的新体验,实现了中国公益慈善参与模式的转型。如何呵护网络微公益健康发展?如何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救助力量?


小孩患白血病缺钱治疗,求转发;农产品滞销亟需被“带走”,求扩散……如今,人们遇到困难往往求助于网络。发个帖子,得到帮助,事情往往就这么简单。


随着网络求助越来越多,以网络为载体的微公益展现了虚拟世界的现实力量。在新媒体以及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手段助推下,强调积少成多的微公益以其快捷、高效、互动性强等特点,带来“人人皆可公益”的新体验。


然而,“看上去很美”的网络微公益也存在频繁劝捐、利用爱心、随意虚假等问题。业内人士呼吁,网络微公益要实现健康发展还需进一步规范,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加强制度管理。


线上线下 互动互助


频繁咯血,是否患肺癌?危险来临,如何自救?上班族如何防治颈椎病?……5月24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多功能厅里,该院肺癌诊治中心韩冰、急诊科王烈明、理疗科冯宝��3位医师的讲解生动幽默,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这场公益讲座是民政青年同心社发起的服务项目之一。民政青年同心社以民政部直属机关青年为主体,自成立之初就秉持“人人公益、随手公益、快乐公益”的理念。“我们努力搭建随手公益平台,促进公益资源整合,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救急难、公益书架、公益讲座、小雨鞋计划、小脸盆计划等多个项目,带动了很多同事、朋友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民政青年同心社社长沈新华说。


2014年3月至9月,民政青年同心社配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代管旨在为山区贫困儿童提供救助的“小雨鞋专项项目”。通过开通新浪“品牌捐”筹集了5万余元,并通过新媒体手段加大宣传和筹款力度,最终吸引安徽卫视冠名该项目,一次性投入30万元善款。


与民政青年同心社一样,践行微公益的公益慈善组织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汇点滴爱心为“爱之江河”。在淘宝网上,搜索“公益”一词,可以找到1.7万余件公益宝贝,包括大病救助、老人关怀、救灾备灾等类别。其中,大部分的捐助金额都是3元、5元的小钱。


自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活动开展以来,网友们共同见证着微公益的成长与力量。作为实现公益慈善的新途径,网络微公益在具体形态上既有网络公司搭建的公益平台,比如新浪微公益平台的菜单式慈善;又有纯自发、求救式的微公益,比如微信朋友圈寻人求助等。


在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首都互联网协会召开的“5·12互联网社会责任日”座谈会上,新浪微博副总裁贝晓超透露,新浪微公益平台自成立至今,已累计筹款4亿余元,超过两千万用户参与捐款,捐赠重复率达到26.7%。


快捷、互动、灵活……网络微公益让公益变得随时随地触手可及。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看来,微公益实现了中国公益慈善参与模式的转型。


不劝不圈 不狷不喷


“每天几条劝捐信息,真让人不胜其烦”、“我在微博捐了几次后,就永远被各种劝捐”……很多网友都有过被捐助项目劝捐的经历,甚至频繁被“@”,令人不堪其扰。


“相关部门和媒体证实的,还有后续善款去向透明的,才可以放心捐助;私信骚扰的,一概不予受理。善款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会更有价值和意义。”网友“森林女王的微观世界”发微博表达自己的心声。


在网络微公益平台上,捐赠人可以进行定期或者一次性捐款,但随之而来的恶意劝捐却让网友厌烦。


“不劝不圈!不狷不喷!”这是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在微博上创建的话题。他们的解释是,作为患者,不随便圈别人劝捐;作为网民,不偏激指责别人求助和善行。这样,网上公益活动才能更有爱和顺利地开展。


确实,网络公益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生命天使基金办公室主任“致敬仙人掌”说,没有患者情况的实时介绍,没有账目的公开透明,只一味频繁“@”让人捐款献爱心。长此以往,会造成真正需要帮助的患者痛失又一个求助平台的机会。


在一项针对北京市青少年慈善需求及供给的研究中,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银锋和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侯佳伟指出,微公益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比如如何使其更好地适用于不同的群体需求、网络安全存在隐患、公开透明名实不符等问题。


专家指出,由于微公益组织身份模糊不明,让一些假借公益之名的网络骗子钻了空子。当出现法律纠纷时,微公益组织应有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证。同时,运作团队的专业性不足也影响着微公益的健康发展。


筑起“篱笆” 护好爱心


网络募捐方面立法空白,频频劝捐令人反感,专业性不足,这些都是网络微公益延续自身、保持活力所要解决的难题,尤其在慈善事业法还没有问世的情况下,网络捐赠活动的管理在各地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对此,新浪微公益表示,作为网络平台运营商,他们采取了各种手段反骚扰,比如设置后台的限制机制等。对于屡教不改的劝捐行为,只有取消与相应机构的合作。


“民心社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设立了‘民心公益’项目,并且聘请了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每个季度都会召集理事会集体学习和发布工作报告,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规范管理和公开透明,做到依法治社,依法公益。”沈新华说,他和他的团队将进一步完善理事会议事规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从而实现民政青年同心社更加规范、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广播、电视、报刊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应当对利用其平台发起募捐活动的慈善组织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包括查验登记证书、募捐主体资格证明材料。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郭玉强表示,募捐平台的网站要与募捐者共同承担责任。“我们一方面鼓励网络慈善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它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管理。”


针对个人直接网络募捐缺乏相应法律监管的问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认为,与组织机构募捐不同,个人网络募捐实际上是一种赠予关系,即捐赠者将自己的钱直接赠予募捐者。募捐者拿到钱后如何使用不受法律约束,捐赠者也没有要求其进行公开的权利。


而为了促进公益传播,增强公益慈善在新媒体领域的公信力,今年4月初,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与新媒体排行榜联合推出“中国慈善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从关注度、活跃度、均衡度、互动性等方面对全国1000多个公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影响力进行了综合评估。


除了健全法律制度、加强政府监管、促进行业自律之外,人人皆可公益的时代也需要人人监督。让爱心捐助阳光透明,公众需要有问责意识。专家表示,设立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对于微公益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